北斗導航應用博覽會在寧舉行,專家預計: “5G+北斗,下一個產業風口”

圖為工作人員在展示應用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機產品。
記者 徐琦攝
據南京日報報道(通訊員 孫云才 記者 于潔塵) 昨天上午,第二屆中國(南京)北斗導航應用博覽會暨北斗高峰論壇在南京國展中心開幕。國內北斗衛星、測繪地信、通訊遙感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領域的20多名專家學者會聚南京,交流分享北斗產業發展現狀、研討產業未來走向。與此同時,國內數十家北斗企業也集中亮相,展示了一大批基于北斗衛星的應用型產品。
活動主辦方、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施建石表示:“這一盛會已成為我國交流衛星導航技術前沿的舞臺、展示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發展的窗口、開展衛星導航項目合作的平臺,助力北斗系統明年實現全球覆蓋,行業產值達4000億規模。”
基于天上“北斗”的滋養,國內北斗產業蓬勃發展。博覽會現場,讓人目不暇接各種新產業、新技術,充分顯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
“這是我們打造的北斗山體滑坡預警南京示范工程、南京長江二橋自動監測系統。”江蘇科博空間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指著展板介紹,依托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科教資源、政產學研結合成立的該公司,專注于北斗地質災害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,目前已擁有該領域較大的市場份額。
北斗+精準農業、北斗+軍民融合、北斗+智慧城市、北斗時空位置服務平臺……在南京九度衛星科技研究院展位前,研究院負責人張維表示,圍繞“低軌衛星寬帶通信系統(5G星座系統)”,他們正全力建設無縫覆蓋全球、面向小型化終端用戶高速應用的數據通信系統。研究院成立一年多來,已孵化北斗相關產業鏈企業10家。
“我國近年來持續加速北斗衛星的布局,出臺了一批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舉措和政策。以手機為例,國內現有的手機產品中,有82款已配備北斗衛星定位功能。‘沒信號’也不怕,雪山頂和深山里可以用衛星信號。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斗絲路研究學院院長、北斗時空產業園發展聯盟秘書長景貴飛感慨,“隨著天上北斗的增多,技術更新的提速,北斗產業已出現拐點,正由智能裝備制造向大眾化、服務型轉變,這意味著北斗將深度走進尋常百姓家。”
博覽會上,除了大批大眾化產品閃亮登場外,北斗領域專家學者們分享交流的內容,也同樣聚焦服務型應用。聯通物聯網公司副總經理何非就“5G時代,物聯網與北斗融合發展”作了報告。他透露,中國聯通目前正布局“5Gn計劃”,鎖定7個特大城市、33個大城市、n個行業,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“北斗助力衛星連接”。
“5G+北斗,下一個產業風口”“北斗高精度定位在安卓手機的應用”……來自南郵、浙大、東大、中國航天科工集團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54所等院校的專家們,針對北斗技術的未來走向和應用發展,提出觀點分享思路,結合項目路演,引來了深藍會、獨角獸資本等十多家投資機構的關注。
聲明①: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,郵箱 cehui8@qq.com
聲明②: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
加群提示: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,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,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(微信 cexiaoliang)進群,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,中介人員勿擾